FAQ
金属修补剂作为工业维修的 “万能胶”,能解决铸件缺陷、零件磨损、管件渗漏等多种问题。但市场上产品型号繁杂,如何选对产品?需从材质适配、缺陷类型、工况条件三个维度考量。
材质适配是基础。钢质零部件应选含铁粉的钢质修补剂,其固化后硬度达 HB230.与基材膨胀系数接近,避免冷热循环开裂;铝制零件需用铝质修补剂,填充铝粉的胶层可防锈且颜色协调;铜质零件则选铜基修补剂,兼顾导电性与耐腐蚀性。若用于多材质组合件,建议用通用性环氧修补剂,但其强度略低于专用型。
缺陷类型决定产品形态。气孔、砂眼等小体积缺陷(直径<3mm)适合膏状修补剂,用刮刀填充后易塑形;裂纹、断裂等线性缺陷需用液态修补剂(如渗透型环氧胶),其流动性好,能渗入缝隙深处形成高强度粘接;磨损、尺寸超差则选可机加工修补剂,固化后可车削、钻孔,恢复零件精度。管件密封需耐介质型修补剂,输水管道用饮用水级产品(通过 NSF 认证),输油管道则选耐油性修补剂(如聚氨酯类)。
工况条件影响性能选择。高温环境(如发动机缸体)需耐高温修补剂,长期耐温需达 200℃以上;高压管件(>10MPa)需剪切强度>20MPa 的产品,固化后能承受持续压力;振动工况(如机床导轨)则选弹性修补剂,伸长率>30% 可缓冲振动冲击。此外,食品级设备需选无毒性修补剂,避免重金属析出。